特斯拉CEO马斯克调侃AI开闭源:开源和闭源间寻求平衡
【金色港湾资讯网为您推荐阅读】
人工智能初创公司xAI的大型模型Grok-1(视觉中国)
“马斯克采取新策略来应对
据美国《商业内幕》网站报道,AI开源与闭源问题引发了广泛争论,这场争论始于马斯克2月份起诉制造商及其首席执行官奥特曼等人。 2015年,马斯克、奥特曼等人共同创立了它。 其核心宗旨是“创造造福全人类的安全通用人工智能”,定位也是“非营利组织”。 但马斯克于 2018 年辞去董事会职务,据报道放弃了继续为其提供资金的承诺。 奥特曼当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很艰难,我必须重新调整以确保有足够的资金。” 2019年,源代码被关闭,理由是“向公众传播语言模型太危险”。 此后,马斯克多次公开批评该公司,称其已成为一家闭源、利润最大化的公司。 他曾写道:“我很困惑,一个我捐了大约1亿美元的非营利组织,怎么变成了市值300亿美元的营利组织?”
美国人工智能研究公司(视觉中国)
上个月这些投诉变成诉讼后,《华尔街日报》报道称,风险投资界两位领军人物在 X 平台上展开的“帖子大战”凸显了人工智能开源和闭源派系的对立观点。 被誉为全球“科技领域”投资之王的 创始人维诺德·科斯拉(Vinod )表示支持。 他认为人工智能“类似于核武器”,开源会危害国家安全。 一些美国议员也同意他的观点,即开源将使外国对手得以发展,因此应该受到保护。 安德森·霍茨基金会联合创始人马克·安德森表示:“开源软件是最安全的软件,因为它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力,因此可以修复大量错误。”
对于马斯克开源Grok的举动,法国《世界报》分析称,这是“马斯克在与自身商业利益斗争中的新策略”。报道强调,自称开源支持者的马斯克也开源了Grok。 “去年就推出了X平台的推荐算法,但此后就再也没有更新过代码。”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沉阳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按照移动端以往的发展逻辑,互联网技术,一般都会有一家闭源公司做得更好,然后很多公司会采用开源策略来抢占闭源之外的市场,开源接触到更多用户的同时,闭源利润也更高。
越来越多的公司押注开源
那么开源AI和闭源AI有什么区别呢? 科技公司如何决定是否开源? IT专业媒体文章称,开源AI意味着暴露AI模型、训练数据和底层代码,而闭源AI则隐藏或保护其中的一项或多项。 开源人工智能鼓励创新,可以被公共领域的每个人使用、修改和分发,而闭源人工智能意味着源代码只能由拥有它的公司修改和开发。
据科技网站《》去年底报道,非营利组织“开源倡议组织(OSI)”正在努力为开源AI建立明确的法律定义。 目前确定开源人工智能的相关标准草案包括是否免费或在合理成本范围内。 、源代码是否完整、是否对其他软件存在歧视或许可限制等。目前,很少有公司完全符合所有 OSI 要求,甚至那些支持开源的公司也只是部分符合。
企业在选择开源时会考虑很多因素。 首先,闭源人工智能往往更快、更容易使用。 此外,一些科技公司高管表示,闭源AI可以带来更短的开发周期和更大的商业利益,模型的安全性能得到更好的保证,企业可以保持在创新商业化方面的优势。 开源人工智能有助于促进协作、创新和透明度。 开发者可以互相学习,共同解决问题,这可以帮助企业吸引开发者。 此外,开源AI还意味着底层代码、模型和数据可以得到更严格的审查。 然而,与闭源的优势相比,开源AI也面临着被黑客、犯罪分子或对手误用或滥用的风险,保护开发者的知识产权和竞争优势也更加困难。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随着AI市场围绕微软、微软等闭源系统所有者进行整合,一些公司正在尝试通过开源来提高竞争力。 除了马斯克的 xAI 之外,开源的支持者还包括母公司 Meta,该公司去年 7 月发布了 Llama 2 模型供公众下载和修改。 Meta还与同为开源支持者的美国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发起“人工智能联盟”,倡导“开放科学”。 参与者包括数十家初创企业、大公司和非营利组织,例如戴尔和索尼。 、甲骨文、英特尔等。法国人工智能初创公司AI去年底发布了一个开放权重的模型,这意味着构成模型内部运作的重要参数是公开的。 许多其他初创公司也押注于开源,其中包括 Face,这是一家法美合资企业,它推出了最早的开源替代方案之一。 一些资金比较雄厚的公司也开源了类似的产品,比如美国芯片制造公司(开源-GPT)、美国软件公司(开源Dolly)等。
相比之下,业界最大的人工智能公司及其“最强竞争对手”支持闭源。 例如,旧金山的一个独立研究团队开发的文本到图像生成器就不是开源模型。
但从现实角度来看,“两条腿走路”是目前大多数企业的选择,即构建一系列AI模型,其中一些是免费的,而另一些功能更强大的则需要付费。 例如,谷歌上个月推出了开源模式Gemma,标志着其在过去决定闭源后重返开源舞台的战略转变; 尽管微软以闭源软件而闻名,但它仍然是世界上开源项目的主要贡献者之一。 一,包括Azure SDK等。上面提到的开源支持者AI也在上个月宣布,将与微软合作推出更强大的闭源AI系统,客户必须付费才能使用。 知名初创公司AI曾与人工智能初创公司合作构建开源图像生成模型,但该公司也于去年12月开始对其部分先进模型的商业使用收费。
表面上讲“技术民主化”,利润和安全是重中之重。
法国一家AI公司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Alex 表示:“开源有助于技术民主化,有利于公平竞争。 由于产品可以免费获得,小玩家也可以与大玩家竞争。 这非常重要,尤其是在一个已经被技术垄断统治的世界。”然而,《欧洲新闻网》分析认为:“开源和闭源两大阵营的企业正在对峙。 尽管技术民主化是争论的核心,但企业利润和国家安全才是斗争的最前沿。”
由于AI产业的爆发式发展,在带来巨额利润的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偏见、隐私、国家安全乃至人类未来的担忧。 虽然开源代码在技术上可以制定保障措施和责任条款来打击滥用和歧视,但一旦有人复制代码,这些保护措施就很容易被修改和绕过。 比如Meta发布的Llama 2,开源没几天,就有人发布了一份未经审核的副本。 它可以自由地回答诸如“核弹是如何制造的?”等危险问题。
根据该网站发布的分析,关于开源和闭源应该选择哪条道路的争论正变得越来越激烈。 两派的主要参与者往往态度都非常强硬。 尤其是一些监管机构坚决反对,因为他们担心开源会给政治对手带来优势。 开源。 随着各国政府努力制定人工智能相关规则和政策,这种担忧正在转化为国家层面的行动。 例如,意大利政府早在去年3月就成为第一个禁止访问的西方国家,直到隐私问题解决后才恢复访问。
美联社最近报道称,拜登政府正在卷入一场关于人工智能系统应该开源还是闭源的争论。 去年9月,美国国家安全局宣布成立人工智能安全中心。 同年10月,美国总统拜登签署行政命令称,开放权重“可能给创新带来巨大好处,但也会带来巨大的安全风险”。 今年2月,美国政府资助并委托相关机构撰写报告,指出必须“迅速、果断”采取行动,避免人工智能构成“重大国家安全风险”,在最坏的情况下,人工智能可能“对人类造成的后果。” 灭绝级别的威胁。”拜登还要求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在今年 7 月之前与专家进行交谈,并就如何管理人工智能的潜在风险提供建议。
北京邮电大学人机交互与认知工程实验室主任刘伟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目前还很难判断哪种技术路径会成为未来的主流,因为它不仅涉及技术问题,但更重要的是涉及政治问题。 例如,美国与其盟国之间的非技术协调将发挥重要作用。 从长远来看,各国在开放与封闭来源的选择上将呈现多元化趋势,这将取决于每个国家的文化、政治、经济等因素。 目前广大发展中国家和美国盟友范围之外的国家对开源抱有很高的期望。 但技术强国为了自身利益和核心技术保护,往往以商业竞争、安全隐私保护为由拒绝开放。
开源与闭源之争,欧美摩擦的重要点
德国《法兰克福汇报》报道称,关于AI开源与闭源的争论一直是欧美监管机构之间的重要摩擦点。 欧洲拥有独特的机会将自己定位为“对抗美国巨头及其封闭模式”的力量,并通过人工智能开源利用显着的区域优势。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欧洲议会于3月13日正式投票通过《人工智能法案》,使欧盟成为唯一采取具体措施规范人工智能的西方主要经济体。 英国虽然去年11月主办了人工智能安全峰会,但并未出台人工智能监管相关立法。
《人工智能法案》的工作原理是根据风险级别对产品进行分类,并相应地调整审查。 该法案还要求通用人工智能系统的生产商对用于训练模型的材料保持透明,并遵守欧盟版权法。 欧洲议会议员图多拉奇表示,这是整个法案中“游说最激烈”的部分。 据报道,中国电信、AI等公司将研究如何遵守该法案。
此外,《人工智能法案》还规定,一系列严格的监管措施将不适用于开源人工智能系统,除非它们被禁止或被归类为“高风险”或“不可接受的风险”级别。 据法国媒体报道,此次对开源AI的豁免对于法国和德国来说是个好消息,因为这两个国家一直主张保护新的开源AI公司,这一做法与美国形成鲜明对比。 德国媒体报道称,开源AI意义重大,可以“为欧盟年度GDP贡献650亿至950亿欧元”,并将“为欧洲经济创造增长机会”。
然而,美国智库数据创新中心近日发表文章称,《人工智能法案》给开源AI带来了“监管复杂性”。 文章分析,该法案对开源AI豁免有诸多限制。 例如,某些豁免仅适用于人工智能产品未货币化的情况,因此,如果一家公司试图通过为开源模型提供付费技术支持或使用定向广告来收取费用,则不适用费用。
刘伟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人工智能法案》肯定会对开源AI产生较大影响。 但该法案实质上是用“让人工智能更符合人类主流价值观”的冠冕堂皇理由来保护欧洲自身的发展。 现在有句话说,在人工智能领域,美国人创新很快,中国人落地应用很快。 欧洲跟不上这两者,只能在监管上下功夫。 虽然透明度监控、风险评估、分类系统、数据隐私等也是未来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方面,但不排除欧洲会以此作为限制中美的理由。
在刘伟看来,长期开源会增加不可控因素,但如果大家都闭源、追求保守,AI技术的发展就会落后。 理想的状态是在开源与闭源之间寻求平衡,前提是保证技术创新和发展,同时兼顾安全隐私、公平竞争、市场秩序、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 如果你一味地强调开源或者闭源,你就是在简化这个问题。
海量信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