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陪护”医院建设亟需探索新型陪护模式缓解家庭负担
【金色港湾资讯网为您推荐阅读】
"一人住院、全家受累"是许多患者家庭面临的困境。在今日下午省政协医卫界别的分组讨论中,“无陪护”医院建设成为热门话题,委员们纷纷就如何帮助更多群众纾解陪护难题,推进“无陪护”医院建设进行了建言。
讨论中委员们认为,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以及慢性病、失能患者、空巢老人群体的不断扩大,"一人住院、全家受累"是长期以来困扰群众的社会痛点,亟需探索一种新型陪护模式缓解家庭照顾负担。
省政协委员、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吴锡阶认为,无陪护服务不是单纯护理领域的单方面工作,无陪护需要以高品质的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作为根本前提,同时需要信息系统和后勤保障作为有力的支撑。因此无陪护服务体系的建设是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抓手,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此外,无陪护服务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医院的一系列硬件和软件建设。如病房人员的管控和人员流动的动线管理、信息监护系统的建设、患者餐饮后勤保障、对患者和家属的宣教等。而目前制约无陪护工作推广的最主要困难在于价格体系的改革。
吴锡阶建议,要探索无陪护服务可持续经费保障机制,在现行无陪护服务收费政策基础上,合理测算并确定无陪护服务项目收费标准,做好与现行医疗服务收费标准的衔接工作;结合相关保险制度,按照可持续发展、保基本的要求,探索无陪护服务费用补偿机制,实现让患者舒心、家属放心、政府安心的改革目标。此外还要建立完善全省统一的无陪护服务体系,梳理无陪护病区通用基础要求、服务内容、服务保障、及考评标准,提升无陪护服务标准和质量水平,带动无陪护服务按照统一架构、统一标准推进。探索形成符合中国国情的医疗护理员层级岗位管理体系;针对性地开展医疗护理员服务基本规范、服务关键技术、服务质量评价等系列标准的研制;鼓励建设具备无陪护属性的医疗护理员培训实践基地,探索无陪护视角下的医疗护理员培训模式。
省政协委员、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黄秀敏认为,要加强“无陪护”病房工作的宣传,合理引导社会预期,营造支持试点工作的良好舆论氛围。加强公众宣传教育,引导正确就医探视及陪伴观念,共同创造良好的就医环境。此外,随着“无陪护”医院建设的推进,未来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相应的医患纠纷等问题。因此,要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保障。她希望通过多方努力促使这项惠民工作更好地落地,进一步保障医疗护理安全,满足群众多样性住院陪护需求,提高群众就医获得感、幸福感。(记者 冯川叶)